欢迎来到创业创新云平台!

“进店试用”让转化对接更“丝滑”
——浙江首批“先用后转”成果池启动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14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海量科技成果“试用款”被搬上货架并分门别类,企业可以随时“进店”试用选用,试用交易有专业团队服务、科技保险托底,确保“买卖不成仁义在”……在浙江,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有了新内涵。

1月9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第二届浙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杭州开幕。会上,浙江首批“先用后转”成果池启动建设,包含萧山视觉智能、嘉善通信电子、超威电池储能、桐乡高分子材料、城西科创大走廊泛低空等9个成果池。

9个“先用后转”成果池基于地方主导产业设立,分别由政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主导运营,改变以往“先用后转”点对点的对接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源化利用、体系化对接。

从四方面对成果进行筛选

“哪些是关键技术?哪些属于共性技术?成果池筛选成果时,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充分的话语权。”嘉兴市嘉善县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在嘉善,通信电子产业聚链成群,集群内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近百家。由该县建设的通信电子产业“先用后转”成果池,将面向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嘉善复旦研究院等当地科研单位梳理汇总通信电子领域成果,对3年内未实现转化的成果,原则上均纳入成果池进行转化。

早在2021年10月,浙江基于彼时省内山区县和中小企业技术转化能力有限、科技成果匹配度偏低等问题,在7个山区县首创试点“先用后转”机制。3年多来,浙江通过促进地方立法、规范交易流程、开发专项保险产品等方式,对“先用后转”机制查漏补缺,初步建立“135”先用后转体系。

体系逐步健全,扩大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的使用范围,水到渠成。

“建设成果池,目的是让成果得到应用,否则成了一潭死水。”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副处长卢顺平表示,成果入池有门槛,必须经专业的运营单位筛选,这有助于高校院所和企业建立互信关系。

在有着“中国针织名城”之称的宁波象山,全县共集聚纺织服装企业8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99家,占该县规上企业总数26.1%。由浙江理工大学象山研究院牵头建设的象山针织“先用后转”成果池,围绕成果的入库与管理探索建立“四层筛选”机制。

记者了解到,这一机制从领域、市场、技术、团队四方面对成果进行筛选,注重考查市场前景、市场预期规模、商业模式、成果持有人团队结构等重要参数,判断成果的产业化价值以及科研团队的执行能力。

可更快捷寻找潜在合作对象

“成果转化,不是简单地买项专利就行,需要有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转化形式。”浙江理工大学产业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顺利介绍,技术真正应用,往往还需要科研团队跟进、磨合。

因此,面对优质成果,企业或许会动心,但不一定会下“先用后转”的决心。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可能会阻碍中小企业和科研团队接触、迈出产学研合作的步伐。

风险保障机制是9个“先用后转”成果池的标配。

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建设泛低空成果池过程中,将健全科技金融闭环式服务机制,比如发挥本地概念验证中心的作用,建立概念验证项目“投贷”“贷保”“贷担”闭环式金融服务机制,鼓励银行机构通过人才贷、创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定向投放成果池项目。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潘学冬介绍,成果池建设需要多维度推进,如联动知识产权公司和技术经纪人队伍,用服务保障打消企业顾虑。让成果池惠及更多创业者、科技企业,推动大走廊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超威电池储能成果池,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计划建立成果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体系,以及保险机制在成果试用期间进行合法性监测,如发生被许可方违约或委托开发过程中出现设备损坏,对被试用成果的研发费用、研发关键设备受损情况予以赔偿。

“从成果优选到保险托底,以及一系列转化服务,‘先用后转’成果池要开放透明,贴合市场,从而激起一池活水。”卢顺平表示,期待高校院所与企业以“先用后转”成果池为纽带,更加快捷地寻找潜在合作对象,更加充分地了解彼此能力与需求,并借助政府构建的一系列保障机制,更加有底气地实施产学研合作。